首页 工作动态 文章详情

党委保卫部(处)召开通州校区应急安全训练馆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

时间:2025-04-21 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4月1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应急安全训练馆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顺利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强、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宣传动员处副处长谢汉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卫处副处长占帆、中国矿业大学保卫处副处长胡洁等四位专家受邀参会,会议由党委保卫部(处)部(处)长邵泽开主持。

20d924cce67da25c3fc1dfefb4fe778.jpg

与会专家围绕训练馆的功能定位、课程体系建设、空间布局设计以及后续运维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明确了"标准引领、需求导向、科技赋能"的建设思路。在功能定位研讨环节,专家组强调需严格对标《国家应急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构建教学体系,建议课程设置应覆盖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四大类突发事件,采用"菜单式选课"机制满足个性化需求。

空间布局设计成为讨论焦点。专家组提出"动静分区"原则,建议将场馆划分为理论教学区、技能实训区、装备展示区等功能模块,通过物理隔断实现教学互不干扰。建议结合现场空间条件,充分挖潜利用建筑空间,在下沉广场设置安全文化长廊,营造全天候安全教育环境。

关于场馆后续运营,专家组形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校地协同机制,充分整合相关社会资源,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红十字会等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二是在保障校内师生实训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场馆的社会服务,在拓展安全教育功能溢出的同时,也能通过承接社会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适度盈利,实现以馆养馆的目的;三是构建智慧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提升场馆使用效率。

论证会达成的多项建设共识,明确了应急安全训练馆的建设方向和实施路径,为通州校区应急安全训练馆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委保卫部将根据专家组建议,继续深化完善课程体系模块化设计、空间功能复合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构建等方案细节,按照通州校区的启用要求,全力推进后续建设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应急安全训练馆聚焦打造成为国内高校首个以实训技能为核心的应急安全教育基地,面向全校本硕博学生开展系统化安全技能实训。根据规划,训练馆将通过"理论+实操"的课程体系,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和育人体系,以打造应急第一响应人为基本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

浏览更多动态